免费试用
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手机短信成为田间“智慧助手“
短信平台首页 >短信群发推广

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手机短信成为田间“智慧助手“

时间:2025-08-07 来源:九天企信王 作者:闻人易文

在皖南的稻田边,56岁的李守田正蹲在地头查看刚收到的手机短信。"这两天气温要升到35℃以上,水稻追肥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。"他一边念着短信内容,一边招呼儿子调整施肥时间。这样的场景在芜湖农村已屡见不鲜,一部普通手机,几条简明扼要的短信,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。

一、田间地头的"移动科技站"

这个被农民亲切称为"田管家"的服务平台,实际上是由科技部门打造的农业信息传播系统。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推广模式,它通过手机短信这一最普遍的通讯工具,将农业科技直接送到农户手中。据统计,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发送881条实用信息,覆盖193万人次,相当于为每位农户建立了24小时在线的"农业知识库"。

二、"三驾马车"拉动增产增收

1. 科学种植指南

在繁昌县荻港镇的柑橘园里,果农老徐正按短信指导调整修剪方案。平台根据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,分季节推送柑橘管理要点:春季强调疏花保果,夏季指导防旱抗涝,秋季传授贮藏技巧,冬季提醒防寒保暖。去年冬天,一条寒潮预警让农户提前为2000亩柑橘树披上"保暖衣",避免了霜冻损失。

2. 精准养殖方案

南陵县家禽养殖大户王春梅的手机里保存着去年收到的防疫提醒:"雨季来临,建议在饲料中添加0.3%大蒜素预防球虫病。"正是这条看似简单的提醒,让她家3万只鸡安然度过梅雨季节。针对当地常见的禽流感风险,平台会提前30天推送疫苗接种时间表,并详细说明不同日龄家禽的免疫程序。

3. 市场行情直通车

无为市菜农张建军每天查看短信里的"蔬菜早报"已成习惯。去年冬瓜滞销时,平台发布的跨省采购信息让他及时联系上山东客商,3万斤冬瓜顺利出清。这些实时更新的市场数据,帮助农户告别"跟风种植",学会用市场思维规划生产。

三、科技惠农的"双向通道"

这个信息平台不仅是单向传播渠道,更搭建起专家与农户的互动桥梁。在弋江区,农技专家通过分析农户反馈的土壤数据,发现当地普遍存在缺钾现象。随后连续三个月推送科学补钾方案,指导农户将氯化钾与有机肥配合使用,使水稻亩产提高12%。

四、应急服务的"电子哨兵"

每当灾害天气来临,平台就变身为防灾预警系统。去年夏季台风"梅花"过境前,紧急推送的防灾短信覆盖全部乡镇:提醒加固大棚的农户超过500户,通知抢收早稻的面积达3万亩,指导水产养殖户提前增氧的池塘超过2000亩。这些及时预警为农户筑起无形的防护网。

五、知识更新的"移动课堂"

平台定期开设"农技微课堂",用连环短讯形式讲解复杂技术。比如讲解秸秆还田技术时,分4条短信逐步说明:第一步粉碎标准,第二步微生物菌剂配比,第三步翻耕深度,第四步墒情管理。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深受中老年农户欢迎,被形象地称为"听得懂的农业课"。

六、乡村振兴的"数字纽带"

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,平台发挥出独特作用。当三山区试点稻虾共养模式时,配套推送的15期专题指导,详细讲解水位控制、饵料投喂、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。现在该模式已推广至1.2万亩,帮助农户实现"一田双收"。类似的成功案例还包括茶林间作、菌稻轮作等新型种养模式推广。

这个扎根乡土的信息平台,用最朴素的传播方式架起科技与农业的桥梁。它不追求炫酷的高科技外表,而是聚焦解决实际问题:什么时候打药最有效?怎样施肥更省钱?市场风险如何规避?这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,通过每天几条实用短信得到解答。

未来,随着5G技术的普及,这样的惠农平台将会更加智能化。但核心始终不变——用接地气的传播方式,把复杂的农业技术变成农民看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的实用指南。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像查天气一样习惯查看农业短信时,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数字基础。

相关文章

热点排行

版权所有: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 www.sms9.net
九天企信王- 短信群发 电话:010-82028588
增值电信许可证编号:京B2-20060060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