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7-27 来源:九天企信王 作者:过竹雨
七月的午后蝉鸣阵阵,街边的排水渠泛着粼粼波光。李阿姨正要出门买菜,手机突然震动:"各位居民朋友,本周六上午九点社区活动中心将举办防溺水急救培训,现场有专业教练指导实操,参与可领取家用急救包。"这条看似普通的短信,却让很多家庭在这个夏天躲过了潜在危险。
进入汛期以来,全国多地出现因强降雨导致的内涝。某工业园区值班员老张回忆道:"那天积水涨到腰间,要不是参加过社区培训,真不知道该怎么带着同事们安全撤离。"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6-8月发生的溺水事故占全年总量的68%,其中80%的悲剧原本可以避免。
不同于常见的认识误区,溺水风险不仅存在于江河湖海。城市内涝形成的漩涡、小区景观水池、甚至大雨后的窨井盖都是隐形杀手。去年某地暴雨期间,一位外卖骑手因不熟悉路面积水情况,连人带车被冲入未盖严的下水道,所幸及时抓住路边栏杆才幸免于难。
1. 普通居民必备技能
- 遭遇积水路段时,用长棍探路确认深度,远离漩涡和排水口
- 发现有人溺水立即拨打119/120,寻找漂浮物抛掷施救而非贸然下水
- 掌握"水母漂"等基础自救姿势:深吸气后四肢自然下垂,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
2. 家长监护须知
- 给孩子准备鲜艳的救生衣而非普通泳圈
- 建立"水域安全六不准":不准独自玩水、不准在陌生水域嬉戏、不准隐瞒行踪等
- 教会孩子识别危险标识,如"禁止游泳"的红色三角牌
3. 特殊场景应对方案
- 地下车库进水时:立即关闭电源总闸,通过消防通道撤离
- 厂房被淹处理:切断设备电源,用沙袋构筑临时防水工事
- 车辆涉水熄火:果断弃车逃生,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
"原来正确的心肺复苏要配合AED使用!"参加完培训的王女士感慨道。社区定期举办的讲座通常包含三大模块:专家现场演示急救流程、VR模拟溺水情境体验、家庭应急预案制定指导。特别设置的儿童互动区,通过动画短片和情景游戏,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掌握安全常识。
某街道工作人员透露:"去年开展培训后,辖区内涉水警情同比下降45%。有位中学生运用学到的抽筋自解法,在游泳课成功帮助了同学。"这些看得见的效果,正是政府投入公共安全教育的动力。
相较于传统宣传方式,政务短信平台正在发挥独特优势。某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:"汛期预警信息能在3分钟内覆盖辖区18万居民,阅读率比纸质通知高出70%。"这种点对点传播模式,既保障了信息触达率,又保护了居民隐私。
智慧化升级后的平台新增了多项便民功能:定位最近的应急避难所、上报社区安全隐患、订阅个性化预警服务等。在台风"梅花"登陆期间,某社区通过短信问卷收集居民需求,及时调配了200个沙袋和5台抽水泵。
防溺水不只是政府部门的职责,更是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。建议每个家庭:
1. 定期检查阳台花盆架等积水容器
2. 随身携带迷你救生哨
3. 保存辖区救援队联络方式
4. 参与社区组织的防汛演练
某街道首创的"邻里守望"制度值得借鉴:独居老人的子女可授权社区发送预警短信,志愿者定期检查低洼地段住户。这种温情守护网,已成功帮助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度过汛期。
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社区宣传栏的"安全之星"榜单上,那些认真参加培训、积极传播知识的居民照片格外醒目。防溺水意识的种子,正通过一条条短信、一场场培训,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。记住,多掌握一个急救技巧,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;多转发一条安全提醒,就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。